我国“人造月亮”将于2022年实现,光照强度为月光的8倍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23 日 10:21 | 分类 产业

据报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构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实现——2020年首颗“人造月亮”将完成从发射、入轨、展开到照明的整体系统演示验证并发射,2022年3颗“人造月亮”将发射升空,并进行从展开到照明的整体系统演示验证实验。

天府新区系统科学研究会主任武春风说,我国的“人造月亮”准确表达是一种携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空间照明卫星,预计部署在500公里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其光照强度最大将是现在月光的8倍。按照相关研发计划,2020年“人造月亮”完成从发射、入轨、展开、照明到调控的整体验证工作后,2022年3颗“人造月亮”将在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选其一展开发射工作。“届时,这3面巨大的反射镜将等分360度的轨道平面,3颗‘月亮’交替运行可实现对同一地区24小时不间断照射,反射的太阳光可覆盖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范围。”

针对网友担心的影响生物作息等问题,武春风说,“人造月亮”的光线强度与照明时长均可做调整,照明精度也可控制在几十米之内。虽然说“人造月亮”是月光的8倍亮度,但考虑到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工作区的实际光照度大致相当于夏季的黄昏时刻。届时,人们能感受到的“人造月亮”光照度,为路灯光照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其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亮度可调”,不必担心“生物钟错乱”这种问题。

特别是在民用领域,“人造月亮”充分利用太阳光,与夜间的路灯照明形成互相补充,节约了大量基础设施用电消耗。在日照时间短的冬季,“人造月亮”提供照明,可起到适当让黎明提前、黄昏延长的作用。“以对成都50平方公里区域提供照射为例,每年可节约电费开支约12亿元。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停电区域,也可以用‘人造月亮’空间照明实现舒缓恐慌、有光救援、便捷安置等。”武春风说。

 

更多LED相关资讯,请点击LED网或关注微信公众账号(cnledw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