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镓半导体实现6/8英寸GaN衬底制备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8 日 14:26 | 分类 企业 , 氮化镓GaN

近日,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镓半导体”)宣布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攻克6英寸及8英寸氮化镓(GaN)单晶衬底的制备技术。

图片来源:中镓半导体

这一成果依托于#中镓半导体 自主研发的超大型氢化物气相外延设备(HVPE),不仅填补了国际上HVPE工艺在6英寸及8英寸GaN单晶衬底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成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代表性材料,凭借其宽带隙、高击穿场强、高电子迁移率、优异的抗辐射能力等电学与物理特性,在消费电子、光电子、电力电子器件、通信与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大尺寸衬底支撑的同质外延生长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及拓展相关应用。然而,目前业界主流的GaN单晶衬底仍处在2-4英寸阶段,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用于GaN单晶生长的HVPE设备通常只兼容2-4英寸衬底;二是异质衬底(如蓝宝石、硅)与GaN间存在晶格失配与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GaN中存在难以解决的晶格应力及伴生的翘曲问题。

图片来源:中镓半导体 图为中镓半导体2-8英寸GaN单晶衬底

中镓半导体通过自主研发的超大型HVPE设备,于2024年初攻克了大尺寸GaN单晶生长中常见的开裂与翘曲难题,成功开发出6英寸GaN单晶衬底;近期更进一步实现了8英寸GaN单晶衬底的突破性开发,并通过研磨与粗精抛光工艺获得完整单晶衬底,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大尺寸GaN进入半导体制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中镓半导体的8英寸GaN单晶衬底具备以下卓越性能指标:

衬底厚度>450μm;
表面粗糙度Ra<0.1nm;
位错密度<2×10^6 cm^-2;
FWHM<80 arcsec;
材料本底载流子浓度<5×10^16 cm^-3;
电子迁移率>800 cm²/(V·s)。

据悉,中镓半导体的这一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长期以来,大尺寸GaN单晶衬底技术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此次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使我国在该领域掌握关键话语权,有望推动8英寸GaN单晶衬底成为国际主流工艺标准,重新定义行业新规范。

8英寸GaN单晶衬底可直接适配现有8英寸硅基半导体产线设备,显著缩短GaN on GaN器件的研发周期,同时降低产线转型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此外,8英寸GaN单晶衬底能提升材料利用率,单片晶圆可切割的芯片数量显著增加,从而大幅降低器件单位成本,并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公开资料显示,中镓半导体成立于2009年1月,是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在半导体领域布局的重点产业化项目,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氮化镓衬底材料及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中镓半导体掌握GaN单晶衬底制备、GaN外延生长、GaN器件制造等核心技术,并自主开发HVPE氮化镓晶体生长设备,形成核心技术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内多家企业在6/8英寸GaN衬底制备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镓仁半导体在今年上半年采用完全自主创新的铸造法成功实现8英寸氧化镓单晶生长,并可加工出相应尺寸的晶圆衬底;西电广研院已在6英寸、8英寸蓝宝石衬底上实现GaN功率器件的关键突破,外延片的晶体质量、均匀性均达到商用标准;中电化合物半导体则实现了4英寸、6英寸半绝缘碳化硅衬底上GaN异质结的稳定供应;英诺赛 在苏州建设的8英寸硅基GaN产线已实现量产,月产能达到3万片;晶湛半导体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12英寸GaN外延片的年产能提升至100万片。

 

(集邦化合物半导体 EMMA 整理)

更多SiC和GaN的市场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集邦化合物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