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基础原料偷偷涨,6英寸衬底价格血战,谁是最后的赢家?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4:10 | 分类 碳化硅SiC

截至2025年11月,碳化硅市场正经历关键的价值重估与结构性分化。在价格端,低端大宗原料成本推升价格上涨,而主流6英寸衬底则因产能过剩而持续暴跌。但在应用端,SiC凭借其卓越散热性能,极有可能成为NVIDIA Rubin平台和台积电先进封装中AI芯片散热的战略性关键材料,预示SiC产业将迎来由HPC应用驱动的第二波高价值增长。

1、SiC价格趋势分析:基础原料上扬与高阶衬底价格战

近期碳化硅(SiC)市场价格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一方面,SiC大宗流通价格(如黑碳化硅、绿碳化硅的流通粉末或颗粒)受多重因素推动而走强。根据CIP商品行情网、生意社等价格网站披露,过去一周SiC流通价报每公吨6,271人民币,实现0.21%的周涨幅。

这波上涨主要由三股力量驱动:原材料成本的坚挺、下游需求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大,以及供应端因环保检查或产能限制所导致的供应整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成本压力传导至市场流通环节,推动基础原料价格上扬。

另一方面,用于功率器件的高阶6英寸SiC晶圆衬底市场却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由于全球主要制造商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一度出现供过于求的风险,导致SiC衬底价格持续暴跌。

供应链消息显示,衬底价格在2024年年中至Q4期间已跌至500美元/片以下,降幅超过20%。进入2025年后,价格竞争仍在持续,主流报价保持在400美元/片左右或更低,部分产品报价甚至逼近生产商的成本线,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加速洗牌。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应用趋势聚焦:AI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结构性爆发

SiC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导入确定性,成为截至2025年11月最新的强劲增长驱动力。随着AI算力芯片(如GPU)的功率飙升,传统散热材料难以应对,SiC凭借其卓越的导热性能(热导率高达500W/mK)成为解决方案的核心。

行业最新消息显示,全球龙头企业的布局已透露出最新进展:

NVIDIA平台导入SiC衬底作为中介层:英伟达(NVIDIA)传出将在2025年推出的Rubin平台中导入SiC技术。计划与台积电合作,将现行的CoWoS先进封装工艺中的硅中介层升级为碳化硅(SiC Interposer),以应对高功耗散热挑战。

台积电推动12英寸SiC载板供应链: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TSMC)正积极推动供应链配合,研究将12英寸单晶碳化硅应用于散热载板,以取代现有的陶瓷基板,解决未来HPC芯片极限热功耗问题。衬底龙头企业之一天岳先进也已在2025年Q1推出全系列12英寸SiC衬底,为此应用提供材料基础。

数据中心架构转型:受惠于NVIDIA推动数据中心过渡至800V HVDC架构,对SiC功率元件的需求可望大幅跃升,进一步扩大SiC在AI服务器电源供应链中的市场份额。

新兴光学应用:VR/AR/MR眼镜:SiC因其折射率高达2.6-2.7(远高于传统玻璃),有潜力用于制造AR/MR眼镜的核心光学元件,帮助设备实现更轻薄、视场角更广(例如70度以上)的设计,有望成为下一代消费电子光学元件的关键材料。

这些举措标志着SiC不仅限于电力电子,更将深度参与到HPC的核心散热体系中,开辟了SiC产业的第二成长曲线。

3、结语

截至2025年11月,SiC市场正经历从产能扩张到应用升级的关键转折。尽管高阶衬底市场的价格战和整合仍在持续,但资本市场已将目光从短期价格波动转向SiC在AI/HPC领域的长期战略价值。

预期未来几年,随着NVIDIA和TSMC平台SiC方案的落地,产业将进入需求结构性爆发期,技术领先且具备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并引领SiC产业进入一个更高价值、更广应用的新纪元。

(集邦化合物半导体 竹子 整理)

更多SiC和GaN的市场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集邦化合物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