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赛科宣布,产能再扩张!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5 日 13:47 | 分类 企业 , 氮化镓GaN

英诺赛科(Innoscience)正通过产能拓展、技术创新及战略合作强化,持续巩固其市场地位。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显著提升晶圆产能,同时推出新一代产品平台并积极布局车规级、AI服务器等高增长应用市场。

产能布局与技术路线:聚焦8英寸,展望12英寸

英诺赛科正加速其8英寸氮化镓晶圆产能的扩张。公司计划将当前每月13000片的产能提升至2025年底的20000片。长远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将月产能进一步扩大至70000片。这一增长得益于其8英寸晶圆制造工艺的持续成熟与超过95%的良率。

全球氮化镓产业正经历一场技术路线的深度博弈。近期,台积电宣布计划在两年内退出GaN晶圆代工业务,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GaN代工模式的投资回报率不如预期,且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内容调整聚焦先进制程等。与此同时,英飞凌则高调推进12英寸GaN晶圆样品,并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向客户提供首批样品,试图通过大尺寸晶圆实现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这无疑引发了行业对未来主流技术路线的激烈讨论。

面对这种分歧,英诺赛科坚定推行其IDM(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模式,并把战略重心明确放在8英寸GaN产线的工程化成熟度上。公司高层判断,尽管12英寸晶圆理论上可带来更高的芯片产出,但其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核心挑战,尤其是MOCVD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设备)的成熟度不足,尚无公开的12英寸GaN外延解决方案。

英诺赛科预计,12英寸GaN的产业化最早要到2030年才能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在此之前,公司将致力于最大化8英寸平台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持续提升良率并扩大产能,以满足当前及未来几年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氮化镓器件的旺盛需求。

产品与技术创新:700V平台发布,多领域技术突破

近期,英诺赛科发布了基于700V SolidGaN平台的四款新品:ISG6123TA/TP、ISG6124TA/TP。这些产品采用TOLL/TOLT主流大功率封装,旨在实现对现有硅/SiC控制器生态的“无感替换”。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兼容性、性能表现和应用效益三个方面。

图片来源:英诺赛科

在兼容性上,新品支持10–24V宽栅压驱动,兼容SiC/IGBT控制器,具备引脚兼容设计,并集成了LDO栅极钳位,有效消除了Vgs过冲风险。

图片来源:英诺赛科

性能表现方面,新品提供100V/ns dv/dt保护、0.5Ω米勒钳位,零反向恢复电荷(Qrr=0)使得开关损耗降低40%,并拥有超低热阻(最低0.46℃/W)。

在应用效益方面,新品在1–6kW服务器、空调、工业电源等大功率应用中,可提升效率1–2%,功率密度提高50%。与650kHz SiC方案相比,这些新器件的开关频率可推高至2MHz,系统元件数量可减少60%。

近期,英诺赛科董事长骆薇薇与CEO吴金刚在苏州总部接受《科创板日报》专访时透露,公司正在三大方向加速迭代,公司车规级高压双向导通GaN器件已完成送样并获得客户积极反馈,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OBC、DC-DC及激光雷达电源的核心部件。另外,面向AI服务器/GPU供电的低压高频平台目标开关频率达8–10MHz,旨在通过显著缩减磁性元件体积,满足下一代机柜对极致功率密度的需求。同时,100V半桥合封芯片已批量导入数据中心48V转12V模块、机器人伺服电机等应用场景,助力系统效率提升1–2%,功率密度提高50%。

港股上市与战略合作助推高增长

英诺赛科已于2024年12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GaN晶圆大规模量产的IDM上市公司。

在战略合作方面,意法半导体(ST)于6月30日将其所持英诺赛科H股禁售期延长一年至2026年6月29日。此举体现了ST作为英诺赛科IPO阶段重要基石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该行动也支持双方正在执行的联合开发与制造协议,该协议旨在利用ST的海外晶圆厂拓展全球产能,同时ST可借助英诺赛科珠海、苏州两大基地的8英寸GaN产线,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制造。

从市场需求来看,英诺赛科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和AI数据中心领域订单增长显著:车规芯片交付量同比增长986.7%,AI及数据中心芯片交付量同比增长669.8%。这表明氮化镓在高功率、高可靠性应用场景中的渗透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英诺赛科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在关键应用领域的突破,正为达成其未来五年7万片月产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与市场基础。

(集邦化合物半导体 竹子 整理)

更多SiC和GaN的市场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集邦化合物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