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诺赛科(Innoscience)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及运营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对高能效功率解决方案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在营收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图片来源:英诺赛科公告截图
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英诺赛科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4%。同期,公司毛利率实现了关键性的转变,由去年同期的-21.6%提升至6.8%,同比改善28.4个百分点,这是公司首次录得毛利为正。
英诺赛科财报数据显示,其研发费用高达1.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加上行政、销售费等运营支出,导致公司当期净亏损为4.287亿元。尽管亏损额仍然巨大,但这已经比2024年同期的4.880亿元净亏损有所收窄,显示出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轨道上。2025年上半年,英诺赛科在人工智能及数据中心领域的销售额实现了同比180%的爆炸性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这一成就的顶点,是公司正式成为芯片巨头英伟达800V高压直流(HVDC)电源架构的国内芯片供应商之一。双方的合作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公布,旨在共同推动新一代AI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的落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英诺赛科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年上半年,其车规级芯片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28% 。为了进一步深化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公司于今年7月29日宣布与行业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汽车电子(UAES)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基于氮化镓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解决方案 。
该合作的重点目标应用包括激光雷达(LiDAR)系统和车载充电机(OBC)。英诺赛科已通过IATF 16949和AEC-Q101等严苛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其产品进入该领域铺平了道路 。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英诺赛科并未放松其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地位。公司在快充、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继续保持着强大的业务基础 。同时,公司正积极将产品应用范围拓展至新的消费品类,例如通过与家电巨头美的集团的战略合作,将氮化镓技术引入抽油烟机、电视和音响系统等产品中 。
在工业领域,公司新推出的1200V高压氮化镓芯片正瞄准更广泛的工业应用场景。此外,其创新的VGaN(低压双向)产品已成功导入电池管理系统(BMS)并实现大规模出货,显示出其在技术应用上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英诺赛科清晰的双轨战略:一方面,利用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巩固并捍卫其市场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将这一规模化平台作为跳板,向更多元化的工业和家电应用领域渗透。
机器人革命:氮化镓赋能下一代产品的必然性
机器人技术,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正在为氮化镓半导体开辟一个具有变革性意义的全新市场。先进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对功率器件的性能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要求恰恰是传统硅基MOSFET难以满足的物理瓶颈,而氮化镓则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功率密度方面,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结构空间极其有限。氮化镓功率器件能够将驱动板的体积减少约50%,整体芯片面积相较于硅基MOSFET可缩小超过50%,解决了机器人“寸土寸金”的设计难题。传统硅器件的庞大体积使其根本无法被集成到紧凑的关节腔内。
其次,在能源效率方面,传统硅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损耗,占电机总功耗的23%,形成了限制机器人续航能力的“能耗黑洞”。而氮化镓器件独特的异质结结构使其开关损耗比硅基器件降低了高达85%,极大地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延长了机器人的工作时间和续航里程。
最后,在响应速度方面,机器人执行精细动作(例如在0.1秒内将手指关节电机从静止加速到500转/分钟)需要驱动器支持极高的脉冲宽度调制(PWM)频率。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开关速度远超硅基MOSFET,能够实现机器人所需的高速、精准的电机控制,赋予机器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综上所述,氮化镓对于先进机器人而言,并非仅仅是一种性能上的渐进式改良,而是实现其设计目标——即紧凑、高效、敏捷——的根本性前提技术。它构成了驱动机器人活动的“功率神经系统” 。英诺赛科与中国领先的具身智能公司上海智元机器人(Shanghai Agibot)的合作,是氮化镓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商业化应用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智元机器人已开始在其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中集成英诺赛科的氮化镓芯片,标志着该技术已从理论验证阶段迈向了规模化生产。

图片来源:智元机器人
根据合作细节,氮化镓芯片被应用于机器人的关节电机驱动中。根据关节尺寸和负载的不同,其配置也不同:手指等小型关节需要3至6颗芯片,肘部等中型关节需要约12颗,而承载主要负荷的大型关节则需要多达24颗。据此计算,一台基础构型的人形机器人对氮化镓芯片的用量约为300颗。随着未来机器人增加更多自由度(如五指灵巧手、腰部扭转关节),单台机器人的氮化镓芯片用量可能将突破1000颗。
此次合作是对氮化镓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价值的首次大规模商业验证。它为英诺赛科带来了关键的先发优势,并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应用范例。根据公开信息,今年搭载氮化镓芯片的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万台级”规模,这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市场正在被开启。
(集邦化合物半导体 竹子 整理)
更多SiC和GaN的市场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集邦化合物半导体。